上次,小编给大家分享了一部分水性胶粘剂生产技术问答,大家还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呢?今天, 小编继续给大家分享,欢迎咨询探讨。
一、生产过程中突然停电怎么办?
1、如果种子阶段停电,应迅速排清反应釜夹套内的蒸汽、热水或导热油,并迅速打冷。待来电后,观察反应物如果均匀不分层、无凝胶,则迅速升温至工艺要求的反应温度继续计时操作。
2、如果滴加阶段停电,也应迅速打冷,并停止单体与引发剂的滴加,待来电后观察反应物如无异常情况,则迅速升温到反应温度继续计时操作。
3、如果保温阶段停电,则无需打冷,待来电后观察如无异常,则升温至要求温度正常保温即可。
4、如果是生产过程中突然停电,要从容应对,避免慌乱,视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。
二、在冬季,为什么乳液易出现绿光甚至五彩贝壳光?
1、丙烯酸是一种常用的内交联剂,不但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内聚强度并赋予乳液碱增稠的优良性能,而且在体系中起着稳定剂的作用。但是,当气温低于14℃时,丙烯酸由液态变成固态;导致其未能在预乳液中混合充分。
2、乳化剂未充分溶解导致预乳化不充分。解决办法是:将预乳化组分用水加热到50~60℃再进行预乳化;同时,适当延长预乳化过程的搅拌时间和强度。
3、有铁质或铜制构件接触反应液,金属离子干扰了反应进行。
4、水质问题,应使用软化水,最好去离子水。
5、乳化体系设计瑕疵,导致在阶段Ⅱ局部出现“秃顶现象”。优化乳化体系,或换用新配方。
三、如何解决乳液味道重的问题?
1、使用大厂正品,保证单体纯度。
2、保温阶段适当提高反应温度,以使反应完全,严格按照后消除工艺操作。
3、保温过程中,从釜底放出10~20公斤胶水倾回反应釜中,视情况可重复进行。
4、降温至50℃后,间歇打开反应罐盖,必要时抽真空脱除残余单体。
5、气温偏高导致氨气挥发。可采用一乙醇胺与氨水1:1混配调整酸碱度的办法。
6、如果是水溶性树脂含有的残余醇醚超标所致,则应更换新的树脂。
四、乳液干燥后透明度不高原因是什么?
固含量偏低导致成膜不连续;乳化体系设计不合理,应予改进;非离子型乳化剂添加量过大,导致乳液粒径粗糙;杂质影响,反应釜应及时清理;种子阶段操作失当引起的分子量分布宽,粒径分布散乱。
五、为什么乳液有时微泡沫多?涂布后在膜上会有“油缩孔”?
1、机械原因、复合膜的原因和人为操作原因在此不予讨论。
2、消泡剂与胶水体系不匹配或加量少都会导致微泡沫多,消泡剂应兼有消泡与抑泡的作用,比如HY-532/534等消泡剂。
3、消泡剂过量会导致“油缩孔”“金鱼眼”和“火山口”的现象,应确定适宜添加量。
4、两种以上的不匹配的消泡剂混用或残余单体超量也会导致油缩孔。
好了,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,如需免费试样水性胶粘剂用消泡剂等产品,欢迎咨询水性助剂厂家——麦尔化工,我们将为您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!